非晶态水化硅酸钙颗粒的大小约1mm,比水分子小很多,可以填充水泥浆中的毛细孔并使其断开互不相连,使水泥浆的透水性大大降低。这些硅酸钙是不溶于水的,微硅粉可将一定深度结构层中的毛细孔堵塞,达到防水的效果,在混凝土的毛细孔中,水化硅酸钙以密集堆积的球状存在,而非晶状体(见图l)结构使之稳定性极强,对温度、压力、外界的机械冲击适应性更佳,可以使内部水蒸气透出,而液态水不能侵入。由于毛细孔中的水化硅酸钙颗粒是非结晶态物质,因此被称为是水泥基渗透非结晶型防水材料,以区别于渗透结晶型材料。 在防水涂料产品中,加入聚合物进行改性,如亚克力增强剂。亚克力增强剂是一种高效混凝土外加剂,专门用于改善硅酸盐水泥、砂浆、硅酸盐水泥基防水材料的物理性能,在正常条件下使用,可以使混凝土的抗弯强度、抗张强度提高2~3倍,抗冲击强度提高4倍以上,还可以提高混凝土的耐腐蚀、耐磨擦和抗冻融能力。除凝硬反应产生的渗透外,还在结构表面形成一层密实度极高、具有良好防水效果的坚硬涂层。由于微硅粉、聚合物颗粒和非晶态水化硅酸钙等颗粒的尺寸都很小,使得涂层和被涂刷表面的微观结合距离大大缩短,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涂层与结构的结合强度(8 MPa),在迎水面和背水面都能有效防水。如果涂层发生断裂,在涂层处就会有较多的水聚集并渗漏,这时,此处的水化反应速度较快,生成的游离钙较多,凝硬反应相对就比较剧烈,生成的非晶态水化硅酸钙逐渐地集合聚积在一起,一段时间后就可以将裂缝弥合,即涂层自行愈合,重新起到防水作用。造成水泥安定性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水泥熟料中的f CaO(或者还有少量MgO、SO3)。我们知道,水泥熟料中最主要的化学成分是 CaO,它与SiO2生成硅酸钙,与Al2O3和Fe2O3生成铝酸盐和铁铝酸盐。要生产出高品位的优质水泥,就需要有足量的碱性氧化物(即CaO)来满足酸性氧化物的需要。但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配料比例失当或煅烧温度低以及熟料冷却方式不当,其中一部分CaO就不能完全与酸性氧化物化合或是已形成的C3S发生分解,从而以f CaO的形式存在于水泥熟料中。这种经高温烧成的晶体颗粒呈死烧状,遇水后水化速度极慢。在水泥水化、硬化的过程中,f CaO在水泥具有一定的强度后才开始水化,并伴随一定的体积膨胀,从而导致混凝土内部产生巨大的膨胀应力,致使混凝土的强度急剧下降。当膨胀应力超过混凝土的强度极限时,就会引起混凝土的开裂和损坏。混凝土由水,胶凝材料,细骨料,粗骨料,外加剂等拌合硬化而成, 质量好的新拌混凝土应该是 所有组分及气泡分布均匀稳定.产生不均匀的情况 有三种,一是骨料沉底,浆体上浮,二是浆体沉 底,骨料上浮, 这两种情况即经常遇到的混凝土离 析,三是泌水即水分上浮逸出.产生不均匀的直接 原因是各组分密度不同导致沉降或上浮.前两种情况直接导致混凝土的宏观不均匀性.泌水后的混凝的材料湿润, 这部分水受到固体材料表面的吸附, 不 能逸出 拌和物, 但是可以被邻近部位的 水分置换, 定 义这部分水为润湿水; 新拌混凝土中其余的水分为自 由 在新拌混凝土中 水, 起润滑的作用, 混凝土坍落度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由水量的多少和其润滑效果, 这部分水与固体材料的联系较少, 可以逸出混凝土, 所有原材料中 水的密度最小, 逸出以后上浮, 形成泌 水, 这部分水也称为可泌水分. 水分要从混凝土内 部泌出到表面, 需要经过较长 的距离, 犹如经过弯弯曲曲的微细水管, 最后到达表 面. 如果各种颗粒级配好, 堆积密实, 孔隙微细, 则 水分泌出需要经过的距离很长, 则会使泌水量减小. 或者如果水分泌出的 通道被阻断, 泌水量也会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