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地下室外墙板混凝土施工
地下室外墙墙厚500mm,总延长米为200m,混凝土C40,抗渗等级S8。与基础施工相同,以后浇带为界,分成A、B两段施工。由于设2层地下室,微硅粉竖向共设4条施工缝,采用钢板止水带止水。
为确保外墙混凝土浇筑的整体性、连贯性,防止出现施工冷缝,在外墙混凝土浇筑前,先将独立柱和内墙板混凝土预先浇完,以便集中力量进行外墙混凝土的连续浇捣。
外墙混凝土浇筑采用2台混凝土泵车,其中1台固定泵停放在基坑北侧,用硬管接入,另一台置于基坑南侧,为汽车移动泵,软管摆布。混凝土浇筑从后浇带开始,按斜面分层法振捣,根据当时的气温和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每浇筑一段长度,及时调整泵送管,循序循环推进,以避免出现施工冷缝。
为避免外墙混凝土收缩裂缝(一般以竖向裂缝的方式出现)的产生,施工时要求在外墙外侧设水平温度钢筋,间距不大于150mm,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严禁超厚。
根据泵送工艺要求,混凝土坍落度在现场出料时严格控制为12±2cm,凡超出范围的,一律退场,专人负责此项工作,绝不允许在现场加水。 混凝土用掺合料(亦称矿物外加剂)的原料,一般来源于炼铁工业副产品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磷化工业副产品磷渣、热电厂排出的粉煤灰和化工行业锅炉渣,以及天然的硅灰、沸石、高岭土和石灰石等。这些物料一般都需进行物理活化即粉磨到一定细度(粒度<30μm)可成为有用的混凝土掺合料。本文从分析掺合料在混凝土中的作用效果入手,提出粉磨与混凝土搅拌工艺整合的实施构想及预期效果,得出粉磨和搅拌工艺整合是大势所趋的结论。
这些掺合料在混凝土拌合物中的主要优点:减少混凝土需水量,改善混凝土泵送性能,提高混凝土密实性、流动性和塑性,减少泌水和离析,减少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延长混凝土凝结时间,减缓水化速率和降低水化放热量等优点。
掺合料在硬化混凝土中的优点:提高混凝土浆体结构致密性,改善混凝土孔结构,抗渗抗冻融;抵抗淡水和硫酸盐介质的侵蚀;有效阻止氯离子扩散,具有较好地护筋性;预防和抑制碱—骨料反应;一般混凝土后期强度增长率大,可以提高混凝土耐久性能。
这种掺用掺合料的混凝土广泛用于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地下工程、海港工程、道路桥梁和一般工民建工程。同时,混凝土使用掺合料不仅提高了混凝土质量性能,而且可以综合利用工业废渣,变废为宝,减轻环境负荷,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在大力强调的节约型社会的当今,这种方式是值得大力提倡的。 1混凝土轨枕裂缝的类型及表现
1.1 混凝土枕裂缝的类型
1.1.1 轨下垂直横向裂缝(轨下正弯矩裂缝)
这种裂缝出现在轨枕两侧下部,一般情况下,裂缝较小,宽度在0.1mm以下,长度未超过中和轴。1981年对筋69、弦69等轨枕调查结果表明,钢轨接头处的轨枕,其轨下垂直裂缝比例为60%;而钢轨大腰处的轨下垂直裂缝比例,筋69和弦69分别为37%和20%。
1.1.2 枕中垂直(横向)裂缝(枕中正弯矩和负弯矩裂缝)
1981 年调查的69型轨枕(1971—1976年间生产),筋69轨枕枕中正弯矩裂缝分别为34%和11%(不同区段),弦69枕中裂缝分别为36%和13% (不同区段)。裂缝的宽度及长度均比轨下裂缝严重,有的枕中正负弯矩裂缝连在一起形成环向裂缝,个别轨枕有多道环向裂缝。 1991年调查的S—2 (1986年生产)轨枕,枕中垂直裂缝约占调查裂缝轨枕的23.7%,其中钢轨接头处的轨枕,枕中垂直裂缝比率更高,占63%以上。
1.1.3 轨枕顶面螺栓孔纵向裂缝
这种裂缝通常从螺栓孔处为起点逐渐向轨枕中部和端部延伸,有的一直裂到端部,造成劈裂,严重者裂缝宽达3~5mm.1975年及1981年调查的69型轨枕,沿螺栓孔纵裂的数量随不同制造厂家和不同区段而有所不同。沿钉孔纵裂轨枕占调查轨枕总数的比例分别是0%、18%、20%、40%、48%等。 1991年调查Ⅱ型轨枕共193889根,伤损轨枕有18682根,伤损率为9.6%,顶面沿螺栓孔纵裂占全部伤损轨枕的33.8%。总之,轨枕顶面沿螺栓孔纵裂是预应力混凝土轨枕最为普遍存在的裂缝,不仅运营数年的轨枕有,存在路边备用的轨枕有,
甚至未出厂的轨枕也有;不仅国内轨枕有,就连国外的轨枕也有。例如1975~1976年生产并铺设于坦赞铁路的预应力混凝土轨枕,1977年笔者在坦赞铁路考察时发现沿顶面螺栓孔纵裂的预应力混凝土轨枕数量达20%。